广东一大学连续4年基本合格,停止招生,2025年迁址后重生

广东一大学连续4年基本合格,停止招生,2025年迁址后重生

转折始于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》。文件明确要求全国257所独立学院在两年内完成转设,路径包括转为民办、转为公办或终止办学。北理珠作为“校中校”模式的代表,因产权归属复杂陷入僵局——珠海市政府、北京理工大学与投资方三方博弈长达三年,导致转设方案迟迟未能落地。

在此期间,学校连续四年在广东省年度检查中被评为“基本合格”。2022年,随着招生计划锐减60%,部分实验室设备因经费短缺停止更新,教师流失率攀升至15%。一位不愿具名的院系主任透露:“转设不确定性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,最严重时全校有7个专业面临停招危机。”

迁徙重生:江门恩平的新征程

2023年12月,广东省教育厅一纸公告为这场拉锯战画上句号:北理珠自2024年起停止招生,现有校区将移交地方政府,而学校主体迁至150公里外的江门恩平市,转设为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“南粤学院”。根据规划,新校区占地1800亩,首期投资23亿元,计划2026年秋季迎接首批新生。

这场迁徙并非简单的地理位移。南粤学院彻底摒弃“校中校”模式,由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主导运营,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、现代农业等地方支柱产业相关专业。恩平市政府承诺提供每年5000万元产教融合专项资金,并与海天集团、艾普升数控等企业签订人才定向培养协议。

“我们要把危机转化为契机。”南粤学院筹备组组长陈立新表示,新校将实施“双导师制”,所有专业课程由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共同设计,实训课时占比提升至45%。在招生策略上,学校计划首年面向粤西地区投放70%的本科名额,填补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缺口。

凤凰涅槃背后的思考

北理珠的二十年历程,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阵痛与希望。从依赖母体院校的“依附式发展”,到断奶后的转型升级,独立学院的转型之路充满荆棘。而南粤学院能否在恩平实现真正重生,取决于其能否构建差异化的办学特色,以及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可持续性。

当2026年新校区迎来首批学子时,那艘曾经搁浅的“教育航母”或将再次起航。只是这一次,它的航向不再依附于某个耀眼的光环,而是需要依靠自主创新的勇气,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星辰大海中,寻找属于自己的坐标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

进口空调什么牌子好?进口空调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大全
芪蓉润肠口服液在哪里买最便宜
速发365app下载

芪蓉润肠口服液在哪里买最便宜

📅 07-26 🔍 8368
无敌浩克:星球浩克
365best官网

无敌浩克:星球浩克

📅 08-14 🔍 90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