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朝代

中国朝代

国号

编辑

主条目:国号

中国开国之君在立国之初都会确立其政权之正式名称,即国号。王朝统治期间,国号作为代表文明正统的政权之官方名称,象征新政权取得旧统治者的合法地位。

国号大致有五个来由:

由部族、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

夏朝以其部族夏后氏为号

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、爵位

陈朝开国之君陈武帝陈霸先以其即位前之“陈王”封号取国号“陈”

源于地理位置相同之先前政权之名称

前燕因地处先秦燕国故地,故立国号“燕”

源于有宗族关系(可考或自称)之先前政权之名称

后周建立者周太祖郭威自称出自周朝宗室虢叔,故建国号“周”

寓意吉祥或具特别含义

元朝取《易经》“大哉乾元”之意,以“大元”为国号

中国历史上亦有在王朝统治期间国号变更的案例。例如:南汉初定“越”为国号,后改为“汉”。

中国历史上有数个王朝之国号含有“大”字。据朱国桢所著之《涌幢小品》,首个带有“大”字的国号为元朝的“大元”。然而,其他历史材料如脱脱所著的《辽史》和《金史》称元朝以前亦有王朝的国号含有“大”字,如辽朝的“大辽”及金朝的“大金”。

即便某一中国王朝之国号不含“大”字,其官员、百姓、朝贡国亦会在称呼该王朝时于其国号前冠以“大”字以表尊崇。例如:《日本书纪》中称唐朝为“大唐”,但唐朝的国号仅为“唐”一字。

中国历史上未曾有任何王朝直接以“中国”及其他中国的称号作为国号,但各王朝都以不同方式试图与此类名称和概念挂钩。清朝虽然国号为“大清”,但自公元1689年签订的《尼布楚条约》起便普遍在国际条约中以“中国”自称(或与“大清”交替使用)。1909年清朝颁布中国第一部成文国籍法,明确地以现代法律形式自称为“中国”,首次在法律上赋予了现代国籍法和“中国国籍”的意义。“中国”这一具有地理、政治及文化概念的名词自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亦作为正式简称使用。

国号的使用及其重要性亦被中国以外其​​他中华文化圈政权所认可与接受。其中,位于越南和朝鲜半岛的王朝亦都拥有各自的国号。

历史学称谓

编辑

由于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出现诸多重复使用的国号,学者不得不将其名称加上前缀以作区分。常用的前缀包括:

方位用词

“北”:北齐、北元等

“南”:南燕、南唐等

“东”:东晋、东魏等

“西”:西凉、西辽等

顺序用词

“前”:前秦、前蜀等

“后”:后赵、后汉等

统治家族之姓氏

刘宋、武周、马楚等

其他类别的前缀

蜀汉(“蜀”表示该王朝位于巴蜀之地)、胡夏(“胡”为该王朝统治民族匈奴族之蔑称)等

一个王朝可拥有多个历史学称谓,但某些称谓或使用得更为广泛。例如:西汉有时又作“前汉”、杨吴亦称“南吴”。

若某一王朝之统治发生某种根本性变化,学者通常以不同名号加以区分。例如:宋朝在学术界分为北宋与南宋,以靖康之变及建炎南渡为两者之分界点,用来辨别由宋太祖赵匡胤成立之“宋”及宋高宗赵构复国后的“宋”。此类情况下,原来的政权已覆灭,但后经重建而其统治者亦声称延续其先前政权之法统,故学术界需作出名号上的区分以反映政权变化之历史事实。主要的例外包括西秦、南凉和唐朝;尽管前二者的统治由后秦短暂打断,而后者则曾为武周所篡,学者一般不在名号上区分原先的政权及复国后的政权。

汉文材料通常会在带有前缀的王朝历史学称谓中省略“朝”字。例如:北周因带有“北”字前缀而极少被称为“北周朝”;然而,“北周”、“北周王朝”此等称呼则相对更为常见。

相关文章

国际足联世界杯决赛列表
365best官网

国际足联世界杯决赛列表

📅 07-16 🔍 2534
刻录光盘价格(刻录光盘价格多少钱一张)
英国365bet网址

刻录光盘价格(刻录光盘价格多少钱一张)

📅 07-03 🔍 2121
正在阅读:2345浏览器怎么彻底卸载干净 2345浏览器彻底清除残余卸载方法【详解】2345浏览器怎么彻底卸载干净 2345浏览器彻底清除残余卸载方法【详解】